国土资源部网站近日载文称:2005年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将房地产列入了产能过剩行业名单。该文章表示,“地荒论纯属无稽之谈。在2004年下半年以来的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中,住宅土地供应并没有减少到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商品房施工面积过大已成为房地产产能过剩最集中的体现。近几年全国房地产业土地购置增速明显偏高,有适度下调的必要。
该文章主要依据是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研究报告。该报告称,当前房屋存在潜在过剩危机,商品房的施工面积相当于按目前水平计算5年多的竣工面积,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14亿平方米。在2005年全国已被购置土地面积中,未完成开发的有近1.7亿平方米,按2005年前11个月的开发水平,还能满足一年多的开发需要。
该文章的观点是,与住宅结构性过剩相关的供地过多,是住宅用地的结构性失衡。促进未开发土地的开发和再利用以及适量增加低价位住宅用地供应,应成为房地产用地调控的当务之急。这与此前刚刚发布的2005年REICO报告有关土地控制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分析的判断基本一致。
与住宅供地量偏大相伴,近两年一些城市土地招拍挂“流产的不在少数,一些地块的成交价往往在底价上下,如此行情却仍有一些地方大量推出土地。该文章提醒人们须对这种情况加以警惕。各地应进一步开展行业性土地利用形势调查和分析,以及时把握土地市场行情、土地利用状况和结构,更准确、及时地通过调控土地供应量和种类来稳定地价,平衡用地结构。
链接
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2月份表示:2005年前11个月,我国购置土地面积中,未完成开发土地面积近1.7亿平方米;按目前水平计算,我国商品房的年施工面积是年竣工面积的5倍多;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14亿平方米。根据这一数据业内人士得出我国面临着潜在住房过剩风险的结论。
一方面是空置面积的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商品房价格的持续攀升,房产的“囤积和房价的走高成了房产市场的焦点矛盾。市场专业人士认为,如果能够有效、合理地化解当前大量的商品房空置面积,对于缓和商品房价格涨幅必将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商品房价格的回落,将激发更多的潜在房产需求,从而促进空置房的消化。可以说控制空置房的快速增长,是房产市场的“当务之急。
“链家地产市场专业人士认为,有效地控制和消化空置面积则首先要有效地控制空置房的增量面积。控制空置房的增量面积,是解决空置房增长过快问题的根本。“链家地产市场专业人士认为,控制空置房的增量面积,除了靠开发商对商品房的精准营销策略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土地审批制度上的控制和把握。政府应该有效合理地实现商品房建设规划,避免同区域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商品房供给量,出现供过于求,变成将来的空置房。
其次,须快速消化现有空置房的存量面积。除了控制空置房的增量面积,快速消化现有空置房,将其基数减少到最小化,也是有效地解决空置房增长过快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消化现有空置房,应该主要从三方面着手:即建立权威的空置房信息网,加大空置房的信息披露,促进市场上的有效需求与空置房之间做到最大匹配。目前,很多经纪公司虽然都很注重构成空置房主体的尾房的营销,也建立了相关的信息平台,但业内始终缺乏权威的官方关于空置房的专业网站,不能使空置房信息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共享,这种信息不对称也是空置房难以消化的一项重要原因;再有,应实现销售模式及空置房管理办法的多样化,促进空置房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率。比如采取“以租代售、“租售两全、“通路销售等新的销售模式,让空置房在“空置期依然产生价值;第三,是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刺激空置房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