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门口的房屋中介机构已从门可罗雀的冷清中稍缓过来,开始了带人看楼,上门咨询的顾客也多了些,而本人居住的小区内重现身着制服手持本本带人看楼者。据他们解说,近半个月成交量显著上升。而我家所在楼盘的二手房价位,比最高炒作价低了约6000元每平方米。此外我还听说蛇口某盘的部分高档户型由最高时36000元每平方米,已跌到16000元每平方米。
一知名中介人士,也是我的朋友曾说过,“对于自住者而言,什么时候买楼都是合适”。他说这番话时正值去年房屋价格疯炒到天价位时。他代理的蛇口某海景楼盘,去年价格猛涨时只顾随行就势地涨价,却导致许多套未卖出,很明显,现在开发商有解套的意思。开发商决定忍痛变局,换了家代理商。然而,无论是我这位朋友代理,还是新换的代理商,其楼盘的营销环境多有纰漏。
至我们一行人近日去实地考察,发现问题很多,太多细节瑕疵。开发商作自我批评是因为去年市道强劲时,根本就未在如何制定售楼策略、营造售楼环境的细节上花功夫。问题在于,对于不成熟的开发商,尚可原谅,对于倡导诚信品牌、以“诚信是中介的生命线”为号的中介代理而言,怎么也不注意专业化的策略和细节?
话说近日一行专家、身兼专家身份的地产商和地产媒体人士一起会诊蛇口这个卖得不好的海景楼盘,在发言时,出乎我所料,大家均表示狠命降价、一次降到位是唯一选择。近日,有开发商进行了“春雷行动”。
不记得从何时起,反正在房地产价格非理性猛涨时,对房价涨跌之争,形成了“多头”、“空头”之名说。多空之划分,是一种淡化危机的策略,犹如把吸毒划分为尝试性吸毒和依赖性吸毒,对于禁毒工作,完成了概念偷换而转移了目标。其实,赞同并推动房价猛涨,并不真正是推动房地产的“多”头发展,反而是要搞死房地产,而所谓唱空者,是要唱空过度炒作,实则是要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若一定要套用“多”、“空”这种股票、期货市场概念,制止房地产价格猛涨的,才是真正的多派。
看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的谈话,尖刻一点评价是:一半是贪婪、一半是糊涂。冷静一点说,他们怎么说话吞吞吐吐,罔顾事实?无论是学者身份还是开发商身份的政协委员,有多人批评万科董事长王石的“拐点”说,理由是中国经济应该处于持续增长中,“拐点”不吉利吧。政协委员郭松海建议房价应该稳定在2007年的水平,房价按正负3%波动,而他判断2007年房价是理性的依据是,2000年至2007年房价增长年均仅5.3%。针对郭松海的算法,我有一个幽默,他应该从公元0年算到2007年,没准可以算出中国房地产连续二千年的负增长来,因为中华民族“理应”比现在过得更好、更辉煌,住上更宽敞舒适豪华的房子,那么目前这个水平显然是个负值。
王石和一帮地产开发的精明人士,看到了非大幅降价不可化解地产危机,而相当一部分人,或出于愚蠢,或出于贪婪,或出于政治利益的需要,不愿承认“拐点”。
为什么要迅速大幅降价,我在《只有迅速降到位,才有源头活水来》一文中已阐述,在此不再详论。建议中央政府明确采取促进房地产迅速大幅降价政策策略,从而达到促进房地产重构后建立的消费者为中心的健康模式,告别暴利、平抑危机,才能有效保障中国经济“避免大起大落”。我们常说局部应服从于整体,那么房地产大幅降价,就是为了既保证房地产领域的健康,也确保宏观经济的平稳。
同时,只有中央政府明确了此轮迅速大幅降价作为宏观策略,才可能促成一系列确保降价到位的导向性政策和操作性措施,因为要降价也会触动利益分配机制,会惹出一些事端的。宏观层面无为,不利于操作层面的降价。对此,政商两界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