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波波政策风暴的冲击下,深圳中介行业过去所存在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带来的弊病,在这段时间集中爆发。业内人士认为,楼市新政会使市场产生短暂的不适应,甚至是阵痛。
短期恶性竞争加剧
日前,有业内人士反映,A中介的业务员假冒B中介,以看房为由,将客户约出来,再给客户“放鸽子”,以造成客户对B中介的不良印象,从而达到自己招揽业务的目的。中介公司之间吃差价、抢客户、私下在客户面前相互诋毁对方的风气在目前的表现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据深圳中原地产三级市场总监王楚坤介绍,目前市场有价无市的情况导致本来就十分激烈的中介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抢客户、争业绩,造成一些不诚信的中介以诋毁其他中介服务人员、机构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现象更严重。
此外,由于交易时间仓促,因此也给一些不正规公司留下一些操作空间,有的欺诈服务对象,既赚差价,又收佣金,严重损害了购房者的权益,影响了整个中介行业的声誉。
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后,三级市场普遍出现了浓厚的观望气氛,买家对后市走向无法清晰判断,接盘行为越来越慎重。中原深港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伟在采访中称,5月11日《意见》出台后的两周,深圳中原地产的三级市场成交业绩下跌了25%左右,价格约下降了8%。
由于市场对于政策的消化还不能在短期内达成一个共识,张伟预计6月份以后观望态势仍将持续,三级市场全年的成交将比去年有所减少。
“中介泡沫”将被挤破
英联国际不动产董事长郭建波称,现今一些专业的中介公司干着不专业的事情,在激烈的竞争中,房屋中介的天平一味向二手房业主倾斜,抬高了二手房售价,很大程度造成了二手房价格的“虚高”,助长了市场的过度投机和风险,制造着“中介泡沫”。
郭建波认为,随着政策的落实,“中介泡沫”将被挤破。同时市场“僧多粥少”,成交将进一步萎缩,一些小的地产中介公司日子将一天比一天难过。
相关评论
新政背后的利益博弈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房价走势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笔者认为,尽管这次房价调控的具体绩效尚未可知,但房地产市场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局势已经趋于明朗。
毫无疑问,在中国当前情况下,政府在博弈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房价上涨问题的不同价值取向,在房价上涨的不同阶段,前者与后者会做出不同的政策选择。尽管中央政府一般不会直接干涉各地房价的涨落,但在房价上涨已经影响到全盘经济运作时,是绝不可能再袖手旁观的。
炒房者是房价上涨的始作俑者,较畅通的信息渠道、行为的一致性使他们很容易就把房价一再推向新的高位。然而,相对于银行或开发商而言,炒房者又是最脆弱的,在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面前几乎不拥有任何话语权。因此,在中央政府决定调控房价之时,便首当其冲,理所当然地沦为新政的打击对象。
房地产开发商大都财大势雄,不但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密切,而且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走势可以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使得开发商在面对政府调控时有一定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这一轮的房价上涨及当前的新政实施中,银行所处的位置是十分微妙的。新政出台之前,住房贷款都是被各银行作为最核心的绩优资产来看待的。因此,在进行房地产新政的过程中,如何规避银行的金融风险便成了中央政府最棘手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