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圳金融刚刚进入秋天 要"居危思变"
- 2008年12月10日
-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于力图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深圳将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在这场百年难遇的危机中深圳的中小企业应该如何“过冬”?昨日下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与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主办的“回顾2008展望2009”深圳金融高峰论坛上,专家们认为目前深圳金融才刚刚进入秋天。
深圳金融要“居危思变”
从度过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深圳金融业发展到去年底已经翻了上百倍。深圳市金融办主任李林介绍,深圳是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城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建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多层次市场为骨架,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并存,功能比较完备的现代化金融体系。但深圳由于外向型经济程度比较高,所以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比国内其他城市更为明显和突出。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行长罗伯川表示,深圳金融业要从以往的“居安思危”转变为“居危思变”,积极转变,才能及时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深圳的影响越来越显现出来。”深圳市银监局局长刘元表示,美国爆发的此次危机,首先是从金融危机开始,逐渐传导到实体经济,但在深圳却是相反的方向。目前,深圳的进出口贸易受到冲击,大批企业萎缩甚至倒闭,实体经济首先受到影响。下一步,危机将会传导到金融体系。因此刘元表示,目前深圳金融业的冬天还没有到来,仅仅刚进入秋天阶段。
尽管如此,深圳金融业受到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刘元说,银行业发展和盈利的三大支柱是资本市场、房地产和进出口。但目前资本市场已经是“深度套牢”,房地产“一路狂泄”,而进出口也受到了重挫。面对这场“百年危机”,深圳金融业首先应考虑如何求生存、求发展。
出台政策助中小企“过冬”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包括深圳在内的珠三角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困境。近日,中央高层密集来到广东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这引起了海内外对珠三角中小企业的广泛关注。深圳证券交易所总裁宋丽萍表示,目前深圳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IPO、再融资等方面的问题。宋丽萍介绍,目前在深交所等待发行审核的有359家企业,还有经证券机构等保荐的700多家,总共有1100多家企业在排队。如果有一部分优质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发行上市筹到资金,能够收购兼并,继续发展扩大的话,将可以顺利“过冬”。
在国务院刚刚颁布的“国九条”中,提到要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宋丽萍表示,REITs在国际上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而在国内深交所早在6年前就开始进行专门研究,她透露要在“特殊情况”下稳妥推出。宋丽萍说,目前国内在法律法规方面还有一些空白,在评估方面还缺乏一些经验,因此深交所做了几个方案,其中核心就是基础资产的选择,还有恰当的周期,已经做好了方案准备上报。宋丽萍认为,在合适的时机推出REITs,对缓解当前的金融危机,对成熟的租赁房地产商业过冬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专家建言
产业结构调整应注意竞争对手转变
对于深圳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央政治局常委学习团专家团成员黄卫平表示,作为体制改革之窗的深圳,有着继续推进的动力和条件,因此深圳还有非常光明的前途。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尽管中国安然度过,但黄卫平表示,今天的经济困难和那次危机无法相提并论,当年的危机没有影响到中国最大的外需的两个主要来源,没有涉及到欧元和美元,而与中国竞争的东南亚却陷入困扰,那个时候的订单不是从中国流失,反而从那些动荡的国家流到中国;而此次危机直接影响了最大进口市场的欧盟和第二大进口市场美国,外需前三位的市场都在萎缩。尤其对企业影响较大的是两次危机中财政政策的差异,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以不变应万变”,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而目前经济政策在半年之中发生180度大转弯,这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也很少见,必然给企业造成比较大的困惑,很难去适应。
对于深圳众多企业正在进行的结构调整,黄卫平提醒要注意竞争平台的改变。目前深圳中小企业中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较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一个竞争平台上的主要是菲律宾、泰国、印度等。但当企业将产业结构调整好了,进入到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业时,竞争对手变成了韩国、日本、美国等,从原来的发展中国家变为发达国家,这个时候企业要做到知己知彼,在竞争对手转换中做出相应的转换,明白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才不会被“冻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