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间接影响深远 深圳如何应对金融海啸
- 2008年10月21日
- 去年上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演变,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这场全球金融海啸到底还要持续多久?对深圳影响到底有多大?深圳的政府、行业、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如何选择?
本期参与圆桌讨论的专家认为:全球金融海啸仍在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它的螺旋式传导方式让更多的国家、更多的行业卷入其中,这种影响仍在扩大。作为外贸依存度很高的深圳,对外贸及相关行业的影响已经发生,这种影响正在向广度和深度逐渐蔓延,低估其杀伤力会影响我们的应对,会贻误我们的战机。不过度乐观,不轻言拐点,密切跟踪危机的发展形势,及时制定对策、寻求解决之道,是当务之急。
传导不断扩大慎言危机结束
主持人:从次贷危机到金融海啸,前前后后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很值得重视。就是在比较早期的时候,大家喜欢预测危机将何时见底,转机何时到来。可是,最近几个月来,特别是以雷曼兄弟倒闭为一个明显的时间界限,大家不太敢预言危机何时结束。二位都是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专家,希望说说对危机走向和发展的总体看法。
张建森:要理解这次金融海啸,先要了解一点美国和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在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中,有两条资金链,一条是金融业和金融业之外的资金流动,也就是资金供求双方组成的资金链。另一条是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流动,这条资金链我们比较陌生,但在欧美非常发达,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在这条资金链上流动。比如说,在我们国家,说起房贷,大家都知道,那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资金流动。但在美国,它还有另一个流向,就是银行会把贷款形成的债权打包,再卖给其它的金融机构,以分散风险,换取现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条资金链。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来看,它是两条资金链都出了问题。第一条资金链的问题是贷款人信用基础太差,房价一有波动,立即形成坏帐。第二条资金链的问题是金融创新过度,一旦贷款出现问题,问题就会沿着传统银行、投资银行、金融业的方向迅速传导。并最终波及全球,波及实体行业。现在,全球政府联手救市,我认为,这只能说明问题的严重,而不能轻言转机的到来。
郭万达:尽管有许多人在对危机的结束和好转做着各种预测,但是审慎来看,绝不能预言危机就这样结束了。它已经不是一起金融事件,因为它的传导方式是螺旋式地席卷: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房价的大幅下跌,让抵押贷款业蒙受了巨大亏损,参与次贷衍生品业务的华尔街金融巨头被拉下水,全球其他与之有金融交易的金融机构也无可幸免。美国金融市场的暴跌带来了全球几乎所有重要经济体的资本市场的大幅下挫,民众资产急剧缩水使得消费意愿也在急剧下降;消费意愿的下降带来国际原油和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暴跌,反过来又影响着上市公司的业绩,导致股市继续下跌,民众资产的进一步缩水和消费意愿进一步降低。欧美国家经济不可避免面临衰退,以它们为主要贸易出口国的国家最终也被卷入。就这样,从金融到实体,从美国到全球。现在美国的汽车业和零售业已经开始受到影响。冰岛已经国家破产,人们也在担心,韩国可能是亚洲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正面冲击不大 间接影响深远
主持人:全球经济将因为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而放缓甚至衰退,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不同的经济区域受到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它给深圳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郭万达:这次危机是全球性的,是全球经济生态出现了问题,它并没有结束,并且传导面积还在扩大。中国不可能不受金融海啸的影响,而且影响还很大。虽然我们出口东亚、拉美、欧洲的比例也很高,但是对这些区域的出口连维持现状都很难,更难填上对美出口的缺口。深圳是高度外向型经济体,危机给外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但它的不景气也会影响另外两驾——投资和消费,深圳此前已经连续两年投资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所以,明年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可能是“三驾马车”都出现乏力之态。虽然还有启动内需这一招,但消费一要有票子,二要有信心,这两样东西从哪里来,现在还看不到。
中央提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心是保持“三个稳定”,即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对深圳来说,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挑战性。拿经济稳定来说,过去,我们受制于成本压力和“四个难以为继”,而主动寻求产业转移升级之道,侧重发展高端服务业,制造业的比重相对减弱。但是,如果全球发展放缓,高端产业进入得少了,低端企业倒闭得多了,就会造成产业空心化,我们的经济稳定就会受到影响。几天前香港生产玩具的上市公司合俊倒闭,它在东莞的工厂一下6000人失业,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再说保持金融稳定,比如深圳楼市持续低迷,价格也未见底,这方面给金融稳定带来不稳定因素。保持“三个稳定”是当前经济工作压倒一切的重心,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可
-

|